茶餘飯後來聊聊 X 戊戌走春宴:做一天阿舍 : 27道華麗精彩的台菜宴席(上)


     很幸運的,在初三這天,風和日麗,搭乘著火車來到了台南晶英酒店參與了《戊戌走春宴:做一日阿舍》,這場難得又驚艷的復興台菜宴會。在來自香港的盧偉強主廚的領軍下,輪番上陣了27道菜色,無論色、香、味、形、器都帶領著眾人尋找精緻的台菜回憶。在這長達3個半小時旅程裡,菜色眾多、玲瑯滿目。這邊我就來介紹與分享一下,這些難得可貴的文化菜色。



什麼是阿舍菜?

     清朝所領導的貧窮時代裡,在台南這個重鎮有著眾多權貴。他們吃的料理,象徵著榮華富貴,用著最頂級的食材,費工又費時製作,不僅要吃得巧還得要吃得好才行。可惜偏偏他們又是群注重隱私之人,使得這樣菜色難以流傳。而這猶如保育類般珍貴的料理就是我們也許曾聽過卻不見得吃過的『阿舍菜』

     『舍』這個字最早是一個官稱,逐漸的也演變成對於達官顯貴們的一種尊稱。而不同的阿舍家族也有各自不同的私房好菜,只有少數親暱的親朋好友才有機會被邀請到家中一嚐究竟。而就在光復後,台灣又再度經歷了一次重大的變化,『阿舍菜』也就隨著阿舍逐漸淡去。

     為了不讓這精采的風光隨著時間而逝去,一連串的台菜復興計劃也慢慢地展開。仔細想想,你是否也常常難以將精緻料理與台菜連在一起呢?通常當我們說到台菜,立即飄入腦中的往往是陣陣的魯肉香,與蔥蒜味。滷肉飯、胡椒餅等等一一浮現眼前。而今天要讓你見識到的,是台菜不同於大部分人的既定樣貌,是曾經逝去遺忘的文化。



開場:請倌來看戲

請官看戲.jpg

     隨著『十二婆姐』的表演,也在餐桌上以『請倌來看戲』作為開場。『倌』與『戲』分別為『肝』與『肺』的台語諧音。看似簡單的豬肝與豬肺,卻需要經過繁複的清理工作與3天的滷製才能夠端到客人面前。也是讓人客們鑑定是否是場好宴的重要『菜戲』。扎實而入味的豬肝與嫩口帶些鳳梨甜香的豬肺,讓你從第一道菜就有所驚艷。


九品菜

     在開場後,就緊接著滂礡的大排場,一次奉上九道菜樣。從耳熟能詳的香腸,到少能見到的醬鴨翠絲。每道都各有特色,就讓我來一一介紹。


阿舍香腸

阿舍香腸.jpg

     如今大街小巷都能見到的香腸,其實就是阿舍們必備的料理。在過去,香腸不像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那麼粗,大約只有1.5公分粗左右。為了製作新鮮好味道的香腸,總舖師們不會在香腸裡加酒,避免酸味,更沒有亞硝酸鹽等添加物。每個總舖師也會有自己的獨門配方,要看這個師父功夫了不了得吃他的香腸就對了!而這次晶英酒店在香腸裡添加了蒜苗、十全大補及人參,讓你體驗阿舍們過去的奢華版本。



烏魚子

烏魚子.jpg

     每年11月至翌年1月所盛產的烏魚子,是來台必帶的伴手禮之一。而在早期阿舍家,可是除夕必備的菜色。若到了初三桌上還能見到烏魚子,也就表示著今年可是大豐收之年喔!而這次的烏魚子潤口不會乾澀,搭配上蘿蔔與蒜苗更是絕佳組合。



排骨酥

排骨酥.jpg

     排骨酥可是台南酒家的經典下酒菜之一,在過去阿舍家過年時,可是會準備大量的排骨酥準備在蒸籠裡,以便隨時取用。



八寶丸

八寶丸.jpg

     在日據時代,麵粉、牛奶才逐漸進入台灣的上流社會。而像八寶丸這樣以麵包粉炸製的料理也就誕生了。小小的一顆八寶丸,可是能看到歷史的變化。不同的地方或時代,都有著不同的口味與內餡。其中就屬高雄的最為特別,會在裡面包入鹹蛋黃。



蟳丸

蟳丸.jpg

     是不是有人跟我一樣,對於這道菜既熟悉又陌生。總會在宴席,偶時在小菜上看見,卻又總是不知道他的名字。『蟳丸』又被稱作『蟳粿』或『蟳仔糕』。軟Q的口感中間卻帶有脆脆的荸薺,讓人越嚼越順口。

     現在路邊攤看到的蟳丸,通常是以豬肉、麵粉混合再加入荸薺,最上層則是用蛋黃調色。但在早期,可是會以蟳膏鋪在上層,並將蝦肉及少許的蟳肉加入餡中。在台南人的下午茶『香腸熟肉』裡,蟳丸可是不可或缺的一項。



豬肝捲

豬肝卷.jpg

     最早可以追朔到自中國閩南漳州石碼地區的『雞卷』『雞』就是閩語(不是閩南語喔)『多』的諧音,而雞卷也就是指『剩下來的菜包成的捲』。這道料理隨著漢人飄洋過海來到台灣,有的就這樣衍伸出了台南的蝦捲。再來昇華成宴客料理,而加入了補血必備食材豬肝,才演變成桌上這道豬肝捲。



大封筍乾

大封筍乾.jpg

     客家人以勤儉持家為名,做了許多粗苦工作,因而喜歡品嚐肥肉來補充體力。客家人的大封與同安封肉同源,最大的不同是客家人愛吃筍乾,總會將筍乾與大封一起蒸燉。就如同孔夫子所說『割不正不食』,現在我們所見的大封就是如此正正方方,精美端莊。看那多汁的顫抖,多麽不讓人食指大動阿!

大封筍乾.gif



鳳腿照月

鳳腿照月.jpg

     鳳腿照月是經典的嫁妝菜,僅僅透過鹽巴來帶出雞腿與蛋黃的滋味。而他“金”美的造型非常討喜,在中國則另有『金錢鳳腿卷』的名稱,除了當下酒前菜,也會登場於年菜當中,有『盤滿缽滿,金錢滿載』的寓意在。



醬鴨脆絲

醬鴨脆絲.jpg

     這道曾一度失傳的鹽水酒家鎮店菜,就屬他最讓桌前的人訝異,沒有人說可能大部分的人都認不出這是鴨肉。從鴨肉絲與蔬菜的平衡、到糖、醋、醬的精準比例,才能讓我們口口皆能吃到脆口的菜、嫩口的鴨、清甜的醬香與微微的辣。



布袋雞

布袋雞.jpg

『阿舍菜』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『套疊』,將不同的食材組合疊加,擦出截然不同的火花。乍看下是一個樣,當你將它打開可又是另外一個世界。而布袋雞就是其中的經典,將清燉雞與紅燒羹兩道菜合而為一!在製作時,必須將整隻雞的骨頭完全剔除,並將餡料塞滿雞身,讓雞保持飽滿的形狀。呈現的不單單只是阿舍們的財氣與霸氣,更是逼著總舖師展現高超的手藝!不僅要讓你吃的驚喜,也要讓你看個驚奇!

布袋雞.gif



酢醋蝦

酢醋蝦.jpg

     『酢』讀作『ㄗ ㄨ ㄛ ˋ』也能讀作『ㄘ ㄨ ˋ』,其實也就是『醋』的異體字。乍聽之下非常酸的一道料理,其實比較像糖醋這般,甜中帶著酸。用蕃茄醬與五印醋調製,想呈現的其實就是這樣微酸的感覺

     最後在上面撒上油炸過的蛋翅,在當時蛋可是稀少的珍品,蛋翅可是好比魚翅般的珍貴。比較特別的是,你可以看到在蝦子的背上綁著火腿,彷彿背了行囊要搬家一樣。原來在那時『罐頭』可是時尚元素,所以在料理上加入罐頭,不但添加了趣味,更是時髦的展現。可惜這火腿似乎有點煮過了頭,如同拜拜擺久後再拿去烤過的素肉,乾了點也硬了些並不好入口。



米糕捲配金錢肉

米糕捲配金錢肉2.jpg

     再來又是一道佈滿整桌的豪邁料理,兩道料理都有著財源廣進的含義。中間的金錢肉讓我十分陌生,既不是傅培梅曾在電視上做過的,更不是曾在歷史課上聽過的,唐玄宗也就是人稱的唐明皇常拿來補身體的隴西金錢肉。正中央的金錢肉,是用瘦肉將肥肉及蔥包入,再將外表烤得油油亮亮。無論是哪一種金錢肉,都是非常費工,需要靠不少『金錢』才能獲得,因而有了這個名字

     而六品不同口味的米糕捲,有甜有鹹,甜的代表銀,鹹的代表金。同樣也是現今較少能見到的料理之一,可惜的是當天上菜有些匆忙,沒有機會一一知道這六種米糕捲分別是什麼口味,又必需快快享用免得下一道菜沒空間放。

米糕捲配金錢肉.jpg



菊花干貝湯

菊花干貝湯2.jpg

     曾在電影『總舖師』出現過的這道菊花干貝湯,也是極為考驗廚師手藝的料理。若煎不出完美的蛋皮,這道菜就無法成行。將蛋皮放在碗底後,再陸續鋪上切成細絲的干貝、筍乾、香菇等等材料,放入蒸籠中蒸熟。上桌前倒扣入碗中,切出菊花的花瓣。送到人客面前才慢慢地沖入高湯,才能展現出菊花緩緩綻放的模樣。




中場水果盤

水果-中場休息.jpg

     在我過去吃喜宴、辦桌的記憶裡,水果總是在飯後才出現,讓你能清個口腔的油膩,也提醒你這場來到了尾聲,也該是時間再次離開座位與親友們互相寒暄一番。但在這裡,水果盤是代表著中場休息,讓你能休息個胃,可以去個廁所或與朋友聊聊天,有人說這是台南比較特有的上菜順序。

     在過去台菜宴,如蓬萊閣。會將宴席訂為12樣菜,分為上下半場。來到第7道菜時會以如『扁魚春捲』等鹹點料理作為中場休息。這個休息的時間就更長了,讓客人可以去打著撞球聊聊天,甚至沖洗個澡,不慌不忙等到胃有空間來再來吃下半場。



繼續看:茶餘飯後來聊聊 X 戊戌走春宴:做一天阿舍 : 27道華麗精彩的台菜宴席(下)

留言